最後更新:

  • 2019年12月18日

西環羲皇臺慘案

「重案組黃Sir」系列

日期:1940年5月12日
地點:西環羲皇台33號三樓趙宅
人物:關麗珍、林蓮桂、趙奕華、區氏
案情:女子關麗珍(31歲)嫌夫寵妾輕妻,斬殺姑妾人等,三屍四命。
備註:關麗珍判處繯首死刑,於1940年7月31日五時零二分伏法,是香港開埠後第一位女死囚。


***************


寵妾輕妻  殺機重重
羲皇臺上  腥風血雨


堅尼地城在填海前,房屋依山而建,在山上開墾用作建屋的平地稱為「臺」。
西環七臺約有七八十年歷史,七臺分別為太白臺、羲皇臺、青蓮臺、桃李臺、學士臺、李寶龍臺和紫蘭臺。

這七臺昔日各自都有組織更練,每戶收取大約三幾元作保安費和管理費,更練配有木棍和銀雞。小販及賣藝者亦常在七臺之間販賣及找生計。

最為有名的三個臺,包括學士臺、桃李臺和青蓮臺。這三個臺位處較高位置,擁有全海景,早期樓價最貴,居民以華裔富商人為主。

七臺中以學士臺位置最高,僅有13個街道編號,房屋面積最大,屋主亦最富有。
桃李臺外型像新月,佔地最廣闊。
羲皇臺的治安非常好,居民相當放心。
太白臺被拆卸改建前是妓女集中地,一般人很少踏足此地。

昔日羲皇臺 (圖08-13) ,治安雖然最好,但在1940年5月12日曾發生三屍四命兇案,這宗兇案由八號差館 (註) 的探員負責偵查。

1940年5月12日晚上十時許,西環羲皇臺33號3樓趙宅,發生關麗珍 (31歲) 繼室持刀斬殺家姑區氏 (85歳)、丈夫趙作已懷身孕妾侍林蓮桂、妾侍兒子趙奕華(11歲) 的慘劇,釀成三屍四命慘案。(圖01-02)

疑兇關麗珍,在中央巡理府第三法庭提堂,多達七百名市民到場一睹疑兇真面目,要警方派人到場維持秩序。

關麗珍由負責調查此案的華探目陳泰及巡理府女解員帶出。

關麗珍向到庭聽審的親友交帶說:「我有會一份、金手錶一個、玉耳扣一對、現款25元,請代保管。」
法官將案定同年6月3日及4日一連兩天審理。

關麗珍為新會河泉鄉人,與家姑區氏、丈夫妾侍林蓮桂、妾侍兒子趙奕華,義媳雲妙蓮及兒子同居於上址已有數年。

當晚十時許,雲妙蓮與子已入睡,被呼救聲驚醒,看見關麗珍用刀狂斬林蓮桂,立即奪門到街上求救。
附近看更簡維登到場見發生血案,對關麗珍說:「趙少奶,何以家庭小事弄成如此?」
關麗珍說:「維伯,妲己教夫與我離婚,且持刀斬我。我搶渠之菜刀斬死渠,然後就我死。」
簡維登勸關麗珍放下刀,將她帶往警署及報警。

最終,關麗珍於1940年6月25日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,判繯首死刑,成為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名女死囚,同年7月31日伏法身死。(圖07)

靈異事件:據說羲皇臺的案發單位,夜晚經常都傳出共敍天倫的歡笑聲,從窗口望進去,依稀看到一名老婆婆與一名中年女子、一名少年及一名初生嬰兒在屋內活動。

(註:八號差館位於太平山區,於1870年啟用,鄰近之差館街及差館上街均以之命名。太平山區因曾發生過鼠疫而需重建,「八號差館」亦遷至附近的醫院道;於1925年拆卸。建於高街的第三代「八號差館」於1928年啟用,復於1935年拆卸重建,至1935年底落成啟用,是為第四代的「八號差館」。至今,「八號差館」已成為港島總區刑事總部所在。)
圖01 - 1940年5月13日,大公報

圖02 :1940年5月13日,香港華字日報

圖03 :1940年5月21日,香港華字日報

圖04:1940年6月25日,大公報

圖05 :1940年6月26日,香港華字日報

圖06:1940年7月13日,香港工商日報

圖07:1940年8月1日,天光報

圖08:羲皇臺 (1982年)

圖09:羲皇臺 (1982年)

圖10:今天的羲皇臺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